空港社区是在原空港地区同创共建基础上发展形成的。为积极探寻“党建联建、文明共治”社会治理新模式,2013年底,市文明办、民航华东管理局、市城乡建设交通党委、市交通委、半岛体育app集团、东方航空公司联合开展了《空港社区党建联建、文明共治模式研究》。
课题研究表明,建设空港社区必须打破现有条块分割、块块分割的藩篱,以“党建联建”为纽带,推进区域内行业党建、单位党建相互融合,构建组织互联、资源互通、功能互补的大党建格局,为区域共治提供组织保障;必须在社区治理模式上有所突破,有所创新,以“党建联建”推动建立利益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,进一步调动政府、市场、社会各方积极因素,积极整合各方资源,搭建紧密相连的协商、协作平台,推进社区联建共治,逐步实现区域内党建、治理社会化;必须聚焦复合型社区整体建设发展,以“党建联建”推动地区管理方式从依靠政府推进向政府主导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转变,强化区域统筹规划,推进临空经济发展,促进机场与周边区域和谐发展。
上海空港社区是在原半岛体育app地区基础上,向周边浦东新区祝桥镇、长宁区新泾镇、程家桥街道和闵行区新虹街道等区域扩展与延伸的,总占地面积247平方公里。其中:浦东机场区域200平方公里,虹桥机场区域47平方公里。
社区内政府、企事业、社会团体和居民围绕上海航空枢纽建设目标,通过党建联建,推动文明共治,促使航空产业、临空经济、和谐社区建设相辅相成、协调发展,打造守望相助、互惠共赢、和谐共生的利益共同体,促进区域内航空产业和社区治理协调发展。
响应市委加强社会治理总要求,顺应市委一号调研课题的精神,一个条块结合,市、区街镇联动,政府、企业、社会相融合的上海空港社区党建联建、文明共治委员会于2014年7月应运而生。
紧紧围绕上海航空枢纽建设的国家战略,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,突破条块、条线和行政区划藩篱,积极构建组织互联、资源互通、功能互补的大党建格局,推动空港社区内行业党建、单位党建、区域党建相互融合、相互促进。并坚持以共享为基础,以合作为关键,以共赢为目标,以党建带创建,以联建促共治,打造以地缘为纽带的社区共同体和以发展为目标的利益共同体,促进区域内航空产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。
上海空港社区党建联建、文明共治工作按照“党委领导、政府主导、企业和社会参与,条块结合、以块为主”的治理模式运作,坚持需求导向、问题导向、项目导向,遵循“有事共协商、难题共探讨、顽症共治理、信息共交流、风险共承担、成果共享受”原则,以协商形成共识,以协调形成机制,以协作形成合力,加强联系、促进联合、实现联动,积极创造空港社区“和谐共生、平等共事”的社区工作氛围。
委员会组织领导实行轮值制,轮值主任由发起单位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、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党委、市城乡建设交通委党委、市交通委党组、半岛体育app集团党委和东方航空股份公司党委的领导担任,轮值周期一年。
为推动空港社区“党建联建、文明共治”工作步入轨道,建立了《空港社区“党建联建、文明共治”委员会章程》,对空港社区的概念、范围、结构组成要素和联建共治工作的宗旨、原则、总体目标,以及组织机构、工作职责等内容予以明确。按照“可操作、能复制、便推广”原则要求,结合空港社区运作实践,积极构建务实管用、规范系统的制度体系:轮值主任会议制度、工作会议制度、工作调研制度、协调督促制度、信息报送制度、表彰奖励制度、联络员会议制度、党建服务项目“双向认领”工作制度。
现行体制下,上海空港社区既有国家部属单位与市属单位,也有地区街镇,既有央企与市企,也有民企,相互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隶属“壁垒”,每个单位都是一个微循环体,各方都有各方的利益诉求。要破除“壁垒”、拆除“围墙”,整合好各方利益,必须打造一个利益共同体,而只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组织,才能发挥出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,统管全局、协调各方,从而建立利益协商、合作交流、多元共存、共治共享的社会共治机制,使社区的党建活力得以充分释放。
推进文明共治必须要有“一荣俱荣、一损俱损”社区意识。在推进文明共治中,空港社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、需求导向、项目导向。强调问题导向要抓住动态性,不断地发现问题,不断地提出问题,不断地解决问题;强调需求导向要注意全面性,既要注意地方需求,也要注意企业需求,更要注意社区群众和职工需求;强调项目导向要加强针对性,要挠到痒处、抓到痛处,实实在在地解决成员单位最关注、社区群众最关心切的突出问题。